光明日报整版关注济南:打出发展“组合拳” 交出合格“成绩单”

9月1日出版的《光明日报》用整版篇幅关注山东省济南市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文章提到,2020年上半年济南市生产总值为4529.66亿元,同比增长0.7%。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副省级城市阵营中排名靠前。成绩来之不易、提振士气。以下为文章全部内容。

【新时代 新实践·育新机开新局】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强调,要坚持腾笼换鸟、凤凰涅槃的思路,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推动基础设施提升,推动海洋强省建设,推动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有效进展。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山东省济南市努力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市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迎难而上、奋发有为,交出半年经济发展“成绩单”:2020年上半年济南市生产总值为4529.6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0.7%。由负转正,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在副省级城市阵营中排名靠前。成绩来之不易、提振士气,而这背后,是济南打出的一套“组合拳”:营造优质营商环境、强化创新“第一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关键词:营商环境 自主创新 转型升级

▲欧亚班列从济南出发。资料图片

▲独角兽企业华熙生物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山东省济南市大明湖景色。资料图片

 1.“强势起跑” 营造优质营商环境

7月26日,在第十二届“影响济南”经济人物评选颁奖活动上,山东凯瑞商业集团董事长赵孝国现场出示的两张照片吸引了与会者的眼球。

“第一张照片是今年3月初,作为网红打卡地的宽厚里商业街整个街区几乎没有客人;第二张照片是现在的宽厚里,又恢复了往日繁荣的景象。”赵孝国在发表获奖感言时,用两张照片的前后对比,现身说法,分享了该集团化危为机、危中寻机,实现逆势上扬、加快发展的心路历程,引发众多企业家共鸣。

来势汹汹的疫情,给城市按下“暂停键”。在重重困难之下,济南以科学系统的谋划、精准有效的措施、勇于担当的作为,推动城市快速复苏,强势起跑。

建立一线党组织1100多个,夯实1.4万多个村居网格,3.4万名党员干部开展“双报到”和志愿服务,持续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制定支持中小微企业有效应对疫情政策17条、支持个体工商户复工复产政策15条、恢复生产生活保障措施23条……一条条政策精准有力,一项项举措务实有效。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复产率达100%,春节后企业开复工率位居全国主要城市之首……”5月20日,济南市工信局局长汲佩德在市委、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上介绍。

疫情之下,通过电话、微信、邮件、网络会议等通信手段,工作人员“隔空”招商,开展“云洽谈”、促进“云签约”,成为非常时期的“新常态”。

2月11日,山东便利蜂商贸有限公司顺利落户济南市历下区。“疫情发生后,传统的证照办理方式受到较大影响。通过‘屏对屏’沟通,当地政府把需要跑腿交材料的流程全部变为线上完成,原本需要出差才能办下的营业执照,最后‘零见面’拿到。”便利蜂负责人说。

为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加快企业落地进程,历下区积极协调审批、工商、税务等部门,根据企业需要推出“定制服务”,成立招商专班与企业沟通,以容缺受理的方式开通快速受理渠道,采取“双向免费邮寄”惠民措施全程代办,通过“不见面审批”的“组合拳”帮助企业“零跑腿”快速拿到营业执照,赢得企业真心点赞。

济南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大力推进一次办好、一次办成改革,企业开办实现“一日办结”,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18万户,增速全省第一。实施“五减改革”,推进“秒批秒办”,“拿地即开工、建成即使用”模式被国务院向全国推广。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济南共引进市外投资项目743个,实现资金到位1018.52亿元,同比增长20.71%,为加快高质量发展持续注入动力。

2.“聚沙成塔” 强化创新“第一动力”

走进济南市浪潮路1036号浪潮科技园S01科研楼,硕大的两面墙格外引人注目:一面专利墙,一面标准墙,110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500项专利,见证、记录着浪潮集团的自主创新之路。

疫情期间,就是在这栋楼上,浪潮区块链技术研究院院长李照川和他的团队临危受命,鏖战16个小时开发出防控物资预约系统。

既能兼顾速度又能确保安全,是对企业研发能力的极大考验。2019年,浪潮申请专利7458项,浪潮区块链专利数量位列全球前十,牵头、参与制定各类标准77项。得益于浪潮持续研发攻关,2019年浪潮服务器蝉联全球前三、中国第一,增速全球第一。

一枝独秀不是春。在济南,科技创新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竞相争艳”的良好局面。

近日,齐鲁制药集团重大科研技术平台再添新成员:齐鲁安替制药有限公司申报的“山东省新型头孢菌素抗生素工程实验室”被认定为山东省工程实验室。

日前,第二十一届中国专利奖评选揭晓,独角兽企业华熙生物是此次金奖得主之一,其获奖专利是“酶切法制备寡聚透明质酸盐的方法及所得寡聚透明质酸盐和其应用”。经过多年的专利技术攻关,成功打破透明质酸酶活性低、成本高、寡聚透明质酸难以量产的技术壁垒。

在中国专利奖这份高含金量的榜单上,济南可谓硕果盈枝——7个项目获奖,且全部为最能体现研发能力和水平的发明专利,2金、1银、4优,“中国专利金奖”获奖数位居全省首位。

这不仅仅是一个个奖项,更是对一个城市创新力的诠释。在《山东省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9》中,济南市综合科技创新指数再次名列全省第一,高新技术企业由1630家增长到2238家,增幅近38%。

沿济南经十路向东,聚集了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山东高等技术研究院、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等一批研发机构、高科技园区。这些重大创新载体、新型研发机构聚沙成塔,成为济南乃至全省的创新发展重要引擎。

7月30日,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揭牌一周年,一次性对外发布8个高端项目,公开宣布已聚集87个高水平创新团队,实施300多项发明专利,转化研究200多项前沿产业技术成果,孵化77家高新技术企业,带动社会投资超过200亿元,经济社会价值初步显现。

随着全国量子计算与测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济南,量子通信与量子雷达、量子芯片在济南实现产业化,全球首个可移动量子卫星地面站在济南与“墨子号”卫星对接成功,济南量子科技应用世界领先。此外,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一代神威E级原型机系统在国家超级计算济南中心正式启用,济南将这顶“桂冠”摘入囊中。

3.“腾笼换鸟” 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这些天,在济钢创智谷创业的范再奇心情格外舒畅。站在创智谷孵化基地的楼顶空中花园中,曾是济钢职工的范再奇自豪地告诉记者:“空中花园的防水工程是我做的,我们这些依托创智谷平台创业的创客都是‘新济钢人’。”

钢厂仍在,却不再生产一吨钢铁。三年前的7月8日,济钢炼铁厂出完最后一炉铁水,钢铁生产线正式关停,济钢成为我国首家全面关停钢铁主业的千万吨级城市钢企。

创智谷是济钢人应对无钢转型之痛,深入挖掘济钢空间、技术、人才、产业等有形和无形资产,打造的快速培育新动能的“双创”平台项目,是“逼”出来的转型。

“去产能不是去企业,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是关键。”济钢集团董事长薄涛说,钢铁主业关停后,济钢集团以“多元主打、培育发展新兴产业”为战略目标,瞄准“四新”,梳理形成了十大转型发展项目,开启了转型发展新征程。

不到三年时间,从“靠钢吃饭”到“无钢发展”,济钢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提供商和城市综合服务运营商等主业逐步聚焦,转型发展全面起势,全新产业格局初现。2020年以来,济钢集团生产经营保持稳步提升,上半年完成营业收入118.06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73亿元。

对于落后产能,济南“壮士断腕”坚决淘汰,加快“腾笼换鸟”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批传统企业“老树发新芽”。

济南还抢抓机遇,积极融入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积极融入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发展上抢占先机,努力营造积极利好的宏观发展环境。

位于济南城区北部、跨越黄河南北的新旧动能转换先行区,是动能转换先行先试的重要承载地。目前,济南在这里引进了国际博览城、中科新经济科创园等高端优质项目45个、总投资达到2064亿元;中国(山东)自贸试验区济南片区推出162项制度创新成果,区内新增企业6946家……

如今,济南培育独角兽企业3家,入围省十强产业集群领军企业12家,省级以上瞪羚企业达到80家,数量均居山东首位。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600亿元和3400亿元,产业金融、生物医药、医疗康养等产业超过千亿元。

济南历下区:“云招商”助力 大项目落地

在日前举行的第二届儒商大会暨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上,济南市历下区与复旦数字医疗顺利完成签约,与历下控股集团达成合作协议,计划在历下区建立复旦数字医疗的重点研发基地及其北方区域的生产销售基地,并联合复旦大学数字医学研究中心在历下区创建山东省数字医疗技术创新中心。

上海复旦数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依托复旦大学医学院科研实力和临床医疗水平,专门从事高端数字化医疗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服务,是国内外科手术导航行业的领军高科技企业。在得知企业计划开拓北方市场后,历下区投促局积极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充分利用“历下招商云平台”、视频会议等手段介绍招商政策,区领导带队前往企业进行对接,并成功签约。

“和历下区沟通非常高效,他们派专人和我们对接,探寻这个项目怎么能更好地落地,尤其是结合当地的产业发展趋势,提供了很精准的落地建议。”上海复旦数字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刘东麟说。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和严峻的招商引资形势,历下区及时调整招商思路,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和服务模式,进行线上招商推介、合作洽谈,实现招商引资逆势上扬。据统计,2020年前8个月,共引进过亿元项目72个,完成市外投资138.2亿元,同比增长31.6%,总投资额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

历下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国强表示,历下区在济南全市率先启用“云”招商服务平台,以此通过网端和信件邮寄等方式向全球客商发出“云招商”邀约,推出“不见面审批”“绿色通道”和“容缺受理”等服务举措,大力开展网上招引和签约活动。

早在2020年2月底,历下区就举办了济南市首个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实现北京、香港、深圳、济南、威海五城联动,威高集团、中电建路桥集团等6家企业与历下区“云端”连线集中网上视频签约,六大项目落户金融城,唱响济南项目开工、企业复工的“最强音”。

招商引资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在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抓“双招双引”,环境是基础,服务是关键。历下区投促局局长李莎介绍,历下区坚持便商利商,不断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从企业最渴望解决、最难办的事情上求突破,推出100个“最多跑一次”高频事项清单和涉企事项全部容缺受理等措施,运用在线审批监管平台倒逼各部门压缩审批时限、简化审批流程,目前企业平均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环节、半个工作日之内,申请材料减少40%,建设项目审批时长由平均200个工作日压减至75个工作日。

尊商亲商,不断完善为企服务体制机制,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历下区还出台《关于建立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管家服务”制度的通知》,由区级领导包挂,对全区近100个招商引资重点项目、重点企业实行定期上门走访,及时解决企业困难,通过“全链条”跟踪、全过程服务,切实形成“招商、安商、稳商”的闭环效应。

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党委书记高淑贞:努力打造齐鲁乡村振兴示范地

济南市章丘区双山街道三涧溪村,有一条古香古色的美食街,游客络绎不绝,在这里既可以打卡龙山豆腐、黄家烤肉等章丘特色美食,也能品尝到具有全国各地风味的地方小吃,成为章丘区发展“夜经济”消费模式新地标。

三涧溪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2019年,三涧溪村集体收入303万元,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但是村党委书记高淑贞也有新的烦恼。她发现,近两年,前来三涧溪村学习考察、游览参观的人越来越多,但村民们实际收益并没有明显提高。为了能留得住游客,她产生了修建美食街这一想法,既可以让村民通过经营、打工等方式增加收入,又可以助力三涧溪村发展乡村旅游。

今年以来,在疫情防控形势不断向好的态势下,高淑贞主动作为、积极争取、对接项目。美食街项目落地后,为推进建设,高淑贞起早贪黑,天天跑项目现场,把心思全用在村子发展、为群众谋利益上,但她从来不觉得苦、不觉得累,因为在她看来,“为老百姓办事,就要有一颗真心”。

在她的努力下,经双山街道办事处工作专班同意,三涧溪村“两委”、村务监督组、党员议事会、村民议事会通过,三涧溪村与山东骄龙集团合作运营招商,经过严格筛选,目前已有40多个特色项目和餐饮品牌入驻美食街。全面运营后,预计每年能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增加300至500余个就业岗位。“村民可通过入股、租赁商铺、提供劳务服务等方式,进一步拓展增收致富渠道。”高淑贞说。

李春燕在美食街经营一家饮品店,也是最早一批进驻的商家之一。“生意很好,当日销售额最高时达三四千元。房租今年9月之前减免,开店需要配备的炉灶、水电等村里都给配了,真是暖心又贴心。”李春燕告诉记者。

发展乡村旅游,有一条美食街还远远不够,高淑贞一直在琢磨:如何结合村里的资源,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三涧溪村老村地下,遍布着四通八达的地道网,家家相通、户户相连、立体分层,规模宏大且保存完好。2020年7月,高淑贞邀请专家学者对三涧溪村老村地下的古地道进行安全性评估。“下一步,还将进行具体规划设计,发展古地道旅游。”她说。

未来,在高淑贞的计划里,将开展古村修复、民宿打造,发展古地道体验项目,将三涧溪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打造成为集美食街区、特色餐饮、古村作坊、非遗传承、精品民宿、红色教育、养老康养、创客园区、旅游观光等为一体的齐鲁乡村振兴示范地和章丘文化旅游目的地。


【上一篇】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一周年...
服贸会来了!疫情以来线下第一场重大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