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打造“中国服务”竞争力?

图片关键词

  近日,商务部会同13个部门正式印发了《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在充分研判我国当前服务贸易发展的国内外环境形势的基础上,勾勒出了我国服务贸易在“十三五”期间的发展路线图,提出了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内外联动、开放发展的服务贸易新格局,壮大市场主体,培植创新发展动力等新思路。尽管迎来了全面发展的黄金期,但我国服务贸易依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如何从《规划》中找寻到行动的方向,如何开启提升“中国服务”核心竞争力的大计?我们特邀几位服务贸易研究领域的专家进行解读。


  专家圆桌(专家排名不分先后)


  商务部研究院国际服务贸易研究所研究员李俊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石明明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冯远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经贸与会展学院副院长、国家文化贸易学术研究平台专家王海文


  Q1


  “十二五”期间,我国服务贸易快速发展。作为指导“十三五”时期我国服务贸易工作的顶层设计文件,您认为本《规划》有哪些亮点和特点?


  李俊:以供给侧改革思路阐述了提升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思路,这是服务贸易“十三五”规划的亮点。本《规划》提出了国内外两个战略布局、六大任务和五项保障措施,内容丰富、系统,通篇反映了我国服务贸易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和举措。根据规划文本,概括起来,服务贸易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括六个方面内容,一是政策制度供给,规划针对完善服务贸易政策制度,构建自由化、便利化、法治化政策制度环境作了阐述,涉及完善发展体制、扩大开放合作、优化营商环境等。二是技术创新供给。“中国服务”竞争力的核心要依靠创新驱动,在中国服务的新技术、新业态上下功夫,提高中国服务品质,满足国内中高端服务消费人群需求,这是中国服务“走出去”满足国外更为挑剔消费需求的第一步,也是提升“中国服务”竞争力的核心。为此,《规划》明确提出要培植创新动力,并从推动服务贸易交易模式创新,打造新型服务贸易促进和交易平台,加快服务贸易发展业态创新,积极培育新的增长点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和具体举措。三是发展载体和主体供给。服务贸易主要集中在城市,尤其是经济高度发达的中心城市。城市主体的打造对于提升“中国服务”竞争力尤为重要。世界经济中心城市往往是服务贸易最为集中和竞争力最强的竞争单元。为此,《规划》提出打造北京、上海、广东服务贸易核心区和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服务贸易集聚圈,旨在打造中国服务的城市主体和区域品牌。同时,规划明确提出壮大市场主体,要打造一批具有不同竞争优势的企业主体。四是市场渠道供给。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要解决有效供给不足的问题,还要解决供给与需求错配等问题,即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优质服务找不到需求,这就需要加大宣传推广和市场拓展力度,建立中国优质服务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为此,规划提出,积极开拓“一带一路”沿线市场,进一步巩固传统市场,提升与港澳台服务贸易合作水平,加强与发达国家服务贸易合作。五是人才要素供给。规划提出要强化人才支撑,要创新服务贸易人才培养模式,加大人才培育与引进力度,加强服务贸易战略研究和智库建设,为服务贸易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六是统计数据供给。规划提出完善统计体系,建立以服务贸易综合监管服务平台数据为基础、以各部门行业数据为参考、以重点领域调查为依托、以专家学者研判为补充的服务贸易统计分析体系。


  冯远:《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显示出四大新亮点:一是服务贸易发展遵循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共享发展这五大发展理念,是在总结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科学发展理念,代表了我国未来经济发展需要坚持的科学发展理念。我国服务贸易“十三五”规划提出坚持这五大理念,意味着我国服务贸易未来发展是建立在科学发展理念基础之上。二是新规划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提出了新的发展战略布局设想,提供了一个全球视野下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新的战略框架,也为我国服务贸易内外联动、开放发展的服务贸易新格局形成提供了战略保障。三是整个规划都是紧紧围绕着我国国内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发展设计的。国民经济供给与需求结构性失衡,服务业特别是生产型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弱,是我国经济供给侧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服务贸易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稳步提升传统服务出口,积极扩大新兴服务出口,以及继续提升服务进口质量等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任务措施,都是紧紧围绕着我国经济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题而提出的。四是提出了加强战略研究和智库建设,规划提出成立服务贸易专家咨询委员会,建立服务贸易专家库,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服务贸易领域专家人才队伍,以及支持国内智库加强与国际知名智库交流合作。这些具体措施为我国加强服务贸易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总结和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加强对于国际服务贸易规则动态追踪和谈判策略研究,把我国建设成为世界服务贸易强国,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持。《规划》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服务贸易发展的市场主体架构突出。《规划》突出强调:依据企业规模、国际化程度、主营业务等指标,在金融、运输、工程承包、通信等领域培育一定数量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地位的服务贸易领军企业,做强主业突出、国内领先的服务贸易企业中间梯队,积极扶持特色明显、善于创新的服务贸易中小型企业。缺少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地位的服务贸易领军企业正是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短板,只有培育出一定数量的能够占据全球价值链高端地位的服务贸易领军企业,才能实现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才能够使我国从世界服务贸易大国发展成为世界服务贸易强国。另外,《规划》为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搭建了服务贸易领军企业、服务贸易企业中间梯队、服务贸易中小型企业三大市场主体架构,明确了实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从服务贸易大国向服务贸易强国转变的市场主体,以及三大市场主体的发展方向。


  王海文:总体来看,《规划》呈现如下亮点和特点:第一,《规划》自觉贯彻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理念为统领,创新先行,站位高,视野宽阔,体现出鲜明的时代要求。第二,《规划》更加重视服务贸易发展过程中的协调协同、内外统筹兼顾,表现在贸易与产业基础、贸易部门与其他部门、管理部门之间以及国内外资源要素、投资合作等多部门、多层次、多形式的相关联动、协同共进,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协同效应。第三,《规划》主动将服务贸易的发展与国家战略的实施、政府职能的转变、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推动等密切配合起来,更加重视服务贸易发展中的瓶颈问题、关键问题,努力推动服务贸易发展的新趋势,既顺势而为,又主动作为。


  Q2


  《规划》对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行了战略布局,您认为,要形成内外联动、开放发展的服务贸易新格局,需要从哪几个方面重点着力?


  李俊:在国内布局方面,规划提出要加强对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地区的考核评估,并适时升级为服务贸易发展示范城市,这是加大地方政府发展服务贸易的压力和动力的有效途径。同时,需要完善考核体系和统计体系,要把服务贸易发展情况纳入地方政府考核指标,但前提是完善服务贸易的统计,形成权威、公平的统计方法和数据分解办法。


  对国外布局,重点是要加强国际市场的开拓,商务部要在已有的服务贸易双边工作组基础上,不断丰富双边工作组的合作内容,以合作项目为依托,做实服务贸易双边合作。同时,要进一步扩大双边服务贸易工作组国别范围。


  王海文:第一,战略的着力点。要切实在区域发展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等重要战略实施过程中,将服务贸易的繁荣发展自觉置于更加重要的地位,真正成为战略实施的抓手。第二,区域的着力点。推动重点区域服务贸易的发展,形成协同带动效应,拉动更广阔区域服务贸易的繁荣。第三,行业的着力点。对于服务贸易中的高新行业,也给予重点关注。特别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对外贸易、文化贸易等都需要高度重视。


  Q3


  目前,我国服务业扩大开放合作难点和重点在哪些领域?如何完善对外开放战略布局?


  王海文:服务业扩大开放的难点领域还是那些敏感度高、竞争力弱的部门,如文化、金融、电信、商务服务等领域。而重点领域除了要在难点领域有突破外,还要关注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竞争优势的行业部门的发展,使之更有优势、更具特色、更有竞争力。对外开放战略布局的完善要立足国内以及国外的两个市场、乃至全球市场的角度。国内区域发展要更加均衡,多合作、少同质竞争;国外则要主动配合国家战略的实施,开拓潜在市场、潜力行业,使开放更加全方位、全领域,有点有线也有面,实现服务贸易发展中的以点成线,以线画面,重“点”突出,线面清晰。


  Q4


  创新是我国“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培植创新动力”是本《规划》要求的主要任务之一,服务贸易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发展业态创新有哪些具体方式方法?


  王海文:服务贸易行业门类众多,差异性大,因此不能一概而论。在服务贸易的价值链条和各环节上,要进行价值链的再造和整合,对那些能够与现代科技紧密融合的环节,要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和利用,进一步“提质增效”。而对于科技融合较为困难的环节,则更加突出其特色,推动服务贸易提供方式的多元化,如利用“互联网+”促进服务贸易跨境交付方式的发展,与对外直接投资紧密结合,推动服务贸易商业存在模式的繁荣。业态创新则不仅需要科技推动,还要重视产业融合,对于新经济中产生的任何业态创新萌芽都应给予充分关注。


  石明明:《规划》进一步坚定了创新发展理念,将助推服务贸易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为中国经济发展带来持续的发展新动能,并进一步推动国内国外市场的融合和发展,为推动服务贸易规模和质量全方位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创新发展一方面要引导服务贸易企业应用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改进优势传统服务业的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提高产品价值含量,打造全球知名品牌。通过技术创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增强金融、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会计、审计、法律服务等专业服务的出口,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在更高水平上有机融合,推动科技服务和信息服务市场化发展,促进旅游服务多样化发展,体育、健康养老和教育服务产业发展,家庭服务规范化职业化发展,推动国内服务业的效率提升,进一步提升服务贸易出口规模。


  第二,创新发展也需要积极发展新型服务贸易领域,包括跨境电子商务、供应链管理、服务外包和云众包等,将推动服务业与制造业、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融合发展,加快形成人力资源、技术、品牌、知识产权、标准、市场网络等综合竞争新优势。


  第三,创新发展要和提升服务贸易企业核心竞争力相结合,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和信誉建设,实施标准创新、质量创新、品牌创新,健全服务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政策规划体系和质量管理法律法规,提升服务贸易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动服务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企业产品的先进水平。完善认证认可等管理模式,稳步推进国际互认,建设全球知名的服务企业品牌。


  第四,服务贸易持续发展的活力将来源于特色明显、善于创新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应当在各细分行业和领域积极培育具有创新能力的中小型企业,鼓励支持中小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价值链的分工,把握全球分工变化的市场发展机遇,精准定位,通过建立产业联盟、搭建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服务贸易知识和政策培训、开展服务贸易人才储备等方式,帮助中小企业“走出去”,提高中小型企业国际市场开拓能力。


  第五,推动互联网+服务的发展,创新服务贸易交易模式,充分利用服务贸易的特点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在细分专业服务领域运用信息技术提升服务的可贸易性,实现互联网技术与服务业各细分领域的深度结合。例如,《规划》提到,支持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新型业态,促进金融与互联网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服务贸易的跨境交付能力。增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优势,创新境外消费服务贸易发展,积极构建服务全球贸易和营销网络、跨境电子商务的平台体系。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打造新型服务贸易促进和交易平台。加快推进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传统服务业的宽带互联、移动互联,实现全服务流程的无缝对接和线上线下的自由切换。打造“互联网”服务业发展生态,创新面向跨产业链的生态型组织模式,提高多学科交叉突破的群体创新发展水平。


  李俊:《规划》明确提出要培植创新动力,无论是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发展业态创新,我认为关键是如何适用数字时代的发展要求。数字化使得服务的可贸易性增强,这给服务贸易发展带来了机遇。美国积极实施数字经济战略,美国数字服务贸易出口额超4000亿美元,占美国服务贸易出口近60%,美国商务部积极促进数字贸易发展,其下属的国际贸易管理局(ITA)还制定了数字贸易参赞计划(DigitalAttacheprogram),拟在美国主要海外市场的使馆派驻数字贸易参赞,促进美国的数字贸易。我认为,今后中国应以数字贸易为切入点,推动服务贸易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例如,方兴未艾的在线教育服务,上海推出的“海上中医”服务等。


【上一篇】梁杰:今年1-9月中国服务外包增长一...
中共中央印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